在日本,“房子”文化,即“次要”文化,自出現以來就受到歧視。事實上,現在也有點歧視。這種變化始于,比方說,大約2005年,“京阿尼”首次做出這種改變。動畫始于“廢萌”一代,日本主流文化逐漸開始接受這種“亞文化”。是的,我是對的,這是日本的“亞文化”。雖然觀看動畫的人占了全國的一半,但每年都有盛大的展覽,說民族動畫文化也值得一提,但她仍然只是一個“亞文化”
近年來,中國創造了一個新詞,“泛二次元”的數量已經達到2億。這個詞的概念和用法暫時擱置。我覺得這個詞的意思很簡單。這不是那種房子,但我看過一部動畫,并把它歸類為次要維度的類型。然后問題出現了。如果“泛二度空間”的定義意味著二度空間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的主流文化,那么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什么是主流文化?
文化是什么,吃飽了撐著,沒事干,消磨時間的產物,除了衣食住行的剛需,文化基本含概了所有領域,而所謂“主流文化”的定義是什么,電影夠主流吧,但是不看電影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電視主流吧,可全世界沒電視看的人還一堆呢,維多利亞秘密衣裝秀夠高端主流吧,可在地方人們更喜歡玩的是鄉土文化,有些連維多利亞是啥都不知道,那些玩鄉土文化的夠地方主流吧,屁,正真高端的最遠方呢。
電影、電視、韓國電視和動畫都亂七八糟。事實上,他們都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一群忠誠而穩定的觀眾。最終,他們都是少數民族文化。不同領域生產的產品都是給不同的特殊人群看的。此外,“亞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其實都不錯。
就我個人而言“宅”本身有一種“社交能力低下”的味道。然而,近年來,媒體和資本對這一領域的關注越來越多,人們對此津津樂道。
當它成為一種“主流”甚至是一種錯誤的社會現象時,我認為它還沒有達到這一點,它仍然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自我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