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對世界面臨難題的啟示
中華文化的當代意義不僅在于對中華民族生命發展具有重要性,對當代中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性,從人類生活面臨的矛盾沖突也可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所在和當代意義。當代人類生活面臨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我(思想)、文明與文明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在歷史上已經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現代性的傳播加劇了這些矛盾,矛盾日益緊張,已成為世界性的難題。
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僅靠西方現代性的價值是不可能解決這些矛盾、化解這些沖突的。有識之士把眼光轉向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中國文化人與自然的和諧,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有利于解決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忠誠與寬恕堅持不做人的精神,有利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諧與差異的態度有利于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人與自己的團結有利于解決。正中華文化中的諸多思想理念,為解決現代人類碰撞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因而,推動中國文化的承傳和發展趨勢,一個關鍵的目地是關心當今社會發展趨勢遭遇的重大問題,明確提出體現中華民族影響力、中華民族聰慧和中華民族價值觀念的思想、思想、意識和計劃方案,使華夏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服務項目于人們。什么是體現“中國”的方案?
很明顯,就是用中華文化的理念智慧,結合中國的實踐,提出既合乎中國的具體實際又具有普遍意義的理念。從文明的視角看來,華夏文明做為全球關鍵文明管理體系之一,早已發展趨勢了幾千年,寬闊而刻骨銘心,支撐點著眾多地域很多中華人民,具備高度完善的文明發展趨勢和亞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觀,對全部亞洲地區造成了長遠的危害。它的文明積累和智慧不僅為過去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對當今世界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像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僅是人類處理相互關系的普遍原理,也深刻體現了中華文明處理人類難題的智慧,20世紀50年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就是這樣的“中國方案”。
因此,只有全面總結中國歷史發展的豐富經驗,深入探索中華文明的實踐智慧,認真理解中華文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文明意識,才能真正提出面對人類問題的中國計劃。
這里的中國是建立在5000年文明文化積淀的基礎上的,留給中國5000年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提出這樣一個中國是不可能的。所謂文化軟實力,最根本的是來自中華文明給我們的世界觀和處理復雜事件的能力,這是一個大文明數千年發展的支撐力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必須堅持中國文化的地位,繼承中國文化基因,展示中國文化智慧,使中國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曾說過:在世界上,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其他古代國家,大部分現在正在衰落,不僅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舊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我要把這個特點發揚起來。
”“舊邦”就是有古老文化歷史的國家,“新命”就是其生命不斷更新發展。讓我們不要忘記原創,吸收外國,面對未來,不斷增強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創造一種新的燦爛中國文化。